更新時間:2021-09-17 來源:觀后感 點擊:
2021-10-10
2021-10-10
2021-10-09
2021-10-08
2021-09-25
【www.paraplegia-hr.com--觀后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天涯招考網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電影大決戰觀后感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什么樣的電影不能復制?一是極端完美,二是極端復雜?!洞鬀Q戰》就是后者。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制。上世紀90年代,中央批評八一制片廠的全廠力量,動員數萬職業軍人,拍攝近一年的電影中表現出的革命領導們,也就是電影的主角,還健在的電影編劇和導演們大多親身經歷了這場決戰。這些因素的重疊創造了大決戰的不可復制性。
我黨在拍大決戰電影時,把它作為文化事業傳到世界上。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使用了大量的特殊演員,精心磨練了形神兼備的臺詞,努力最大限度地恢復歷史人物,不能歪曲。這樣的電影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讓我們幸運地穿過時間的云霧看到革命前輩的風貌。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遼沈戰役中的配水池戰斗。在包圍錦州的戰斗中,水池是解放軍主攻方向上最堅固的據點,敵軍人數超過800人,他們以主樓為中心,加上十幾個明暗的城堡,周圍有鐵絲網和戰壕,在外墻上涂上水池是第二凡爾登的標語。
攻擊部隊從上午戰斗到傍晚,最終消滅了敵人,但我軍攻擊部隊800人中只有6人能站立。最初開始攻擊的一排一沖進戰壕就被埋在敵人身上的航空炸彈全部炸死,深2米的戰壕躺在尸體上,很多重傷者不能運輸就活著流血死亡。炊事員做了幾百人份的豬肉燉粉條送到前線,可已經沒有幾位戰士能夠進食了,炊事員只好哭著把飯菜灑在陣地上。在歷史上,后續趕到的部隊電話報告上級:“無需工兵支援,戰壕已被烈士遺體填平。”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這是多么頑強堅韌的革命精神。不需要多馀的修飾,革命先烈的故事是壯麗的詩!
我黨士兵有這么強烈的戰斗意志和解放全國人民的決心,可以攻擊,戰斗不勝。我。我。
戰士都非常清楚他們為何而戰,他們手里的槍應該向誰瞄準,他們的胸前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而戰斗!
影片沒有生硬的說教,是對真實歷史的展現。在進攻上海市區時,為了不傷及無辜的老百姓的戰士們,寧可承受更大的傷亡也堅持不使用重型武器;為渡過天津的護城河,許多戰士跳入漂著碎冰的水中托舉浮橋,很多人再也沒能爬上來;在塔山,為了防止國民黨軍增援錦州,守軍將士戰斗到陣地只剩最后一人;老百姓們為了支援前線的物資,冒著轟炸推著獨輪車趕往前線。這些場景讓觀眾 身臨其境地看到我軍強大的戰斗意志和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持的原因。
反觀國民黨軍隊,其中也不乏軍事天才和有能力的統帥,在抗日戰爭中也指揮過昆侖關大捷之類的精彩戰役,那為何最終會一敗涂地呢?用古人的話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國民黨的士兵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國家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內部糾紛讓蔣介石也疲于應付,政令不能上傳下達,派系林立,魚龍混雜。沒有共同的理想和戰斗目標,再優秀的將領也沒了必勝的決心。
我們這一代人離戰爭已經十分遙遠,然而觀看影片,情到深處,我還是不自覺流下眼淚,被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我深知真實的歷史比影片表現得還要殘酷數倍,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縱觀當今世界局勢,水面上面風平浪靜,水面下暗流涌動。我們的民族正走在復興的路上,我們這代人更應發自內心地吶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七十多年前革命先輩用鮮血書寫歷史解放中國人民;現在輪到我們青年人揮灑汗水建設日益強大的祖國!
最近《大決戰》電視劇熱播,該劇以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為主線,呈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三大戰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是和平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回顧70多年前那場攸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福祉的大決戰,對新中國的建立更加感受到她的來之不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是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這一切告訴我們,只有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用革命的武裝擊敗反革命的武裝,才能奪取全面戰爭的偉大勝利。
當今和平年代,雖然已沒有硝煙戰爭,但是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之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更需要“決戰”意識、“決戰”精神和“決戰”信心。
“決戰”在脫貧攻堅時。當前脫貧攻堅已取得全面勝利,但是在思想上也決不可懈怠,在行動上也絕不能退縮。我們必須凝聚起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進一步鞏固壯大脫貧戰果。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實現小康,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脫貧攻堅戰是需經受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大考”,更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大戰”。當前,脫貧攻堅取得圓滿勝利,廣大黨員干部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踐行初心使命,頑強奮斗,全面維護脫貧攻堅成果。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這場“大戰”中,進一步堅定必勝信心,以只爭朝夕的勁頭,鉚足干勁、一鼓作氣,繼續向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
“決戰”在鄉村振興時。2021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推進鄉村振興成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緊盯目標精準發力,形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相互支撐、協調融合的良性互動格局。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是新任務、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任重道遠。這場“戰役”更加考驗我們黨員干部和黨組織?;鶎狱h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在這場啃“硬骨頭”的“大仗”中,黨員干部、基層黨組織要經受住考驗、獲得群眾認可,努力把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引導樹立干凈擔當、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激勵黨員干部奮勇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
“決戰”在偉大復興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們要為夢想而戰!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的磨難,經歷了太多的犧牲,然而中華民族是奮斗的民族,傳承著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凝聚著黨員干部和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浸透著黨員干部和中國人民的血與汗。石油工人王進喜,奮斗的經典事跡凝聚升華成了一種“鐵人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繼續前行;原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那種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著蘭考乃至全國人民戰勝困難。我們共產黨人在血與火的淬煉中,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奮勇搏擊,為偉大復興戰斗不息。
從中國近代史來看,就知道新中國的成立是來之不易。清政府末期就被西方列強入侵、割地賠款,歷經軍閥混戰、兩次世界大戰等戰爭。從20世界開始到中葉,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家才太平,可以說新中國遭受了半個世紀的磨難才有今天。
如今,處于和平時代的我們依然不能忘記戰爭,時刻要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教訓。為此,在影視劇中有著許多戰爭題材的作品,在眾多戰爭劇里最令人震撼的當屬《大決戰》,它是唯一一部全使用現役軍人出演的電影,多達13萬人!
抗日戰爭結束后,又進行了數年的解放戰爭?!洞鬀Q戰》就是以當時著名的三大戰役為背景拍攝的,分為“三部曲”——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全片總時長10個多小時。參演的演員并沒有任何當紅明星,全是現役軍人,這些軍人是從相關戰區的沈陽、南京、北京、濟南、蘭州五個軍區以及20多個軍校和武警部隊的人員選出來的,共有13萬多名軍人參演。
《大決戰》上映時間在1991年,那個年代中國電影還不發達,也沒有任何的特效,每一幀每一面都是非常的真實,如影片里那些炮彈的轟炸聲是真實的,參演的大型軍備都是真實的飛機、坦克、軍艦,光是演戲用的血漿就有100公斤,高度還原了歷史的偉大場面,讓觀眾一看恍如身臨其境、熱血沸騰。
在影片中還可發現眾多有價值的東西,如平津戰役,在歷史上該戰役是解放軍打得很漂亮的,僅用29個小時就把天津給解放了。為此,制片人就在時間上大做文章,在銀幕上用字幕顯示戰斗時間表達解放軍奪下天津時的速度,讓觀眾驚呼解放軍無可匹敵的戰斗力。
《大決戰》上映后,榮獲中國電影多個獎狀,不僅深受國人喜愛,還在歐美國家以及日本上映后得到很好的反響。被知名報刊稱贊它藝術感極高,是一部經典傳世大作。如今,有關戰爭題材的影片層出不窮,然而很多都是粗制濫造的,諸如什么“抗日神劇”等簡直是侮辱歷史,被大眾唾棄。像《大決戰》這種傳世之作很難再出現了。
國家組織的閱兵,由諸軍種、兵種、軍事院校、武裝警察和群眾性武裝組織等參加;軍隊內組織的閱兵,由諸軍種、兵種或單一軍種、兵種部隊
2021-10-09 1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