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25 來源:觀后感 點擊:
2021-10-19
2021-10-19
2021-10-15
2021-10-15
2021-10-10
【www.paraplegia-hr.com--觀后感】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和安徽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制,由北京北廣傳媒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華星傳媒投資有限公司承制。編?。糊埰狡?,導演:張永新,總制片人:劉國華,主演:于和偉、張桐、侯京健、馬少驊、朱剛日堯、張晚意、曹磊、夏德俊等。天涯招考網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覺醒年代觀后感800字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于人身。――陳獨秀《敬告青年》。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后,歷史進入“近代”。西方列強和東方的日本陸續侵入中國,并從中不斷索取在華特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有的人采用洋務,學習西方器物,主張自強求富,有冷兵器過渡至熱兵器;有的人采用變法維新,宣傳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說;有的人則進行革命,最終推翻了清朝,結束了2000年的封建君主立憲制,但北洋軍閥又使全國陷入混戰。一時間,封建思想大肆蔓延。
《覺醒年代》講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沖破舊思想的羅網,看一場有意義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后來的五四運動證實了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這部電影從另一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游記五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個奮斗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側面也讓我體會到中華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與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獨秀,他曾經是清朝秀才,后來參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后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后改名為《新青年》,在五四運動間,影響了一代中國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形象地稱它們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民主的英文譯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學的英文譯音,是賽因斯)。他曾經說過:“青年其年齡或身體,而老年之腦神經十之九焉。”在他看來,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齡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死氣沉沉的靈魂,在于內在的思想是否“新鮮活潑”。青年應是洗滌這個時代的一把鑰匙。青年,于個人,是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那初升的太陽;青年,與社會,是葉與根問那惜惜相通的脈搏;青年,于時代,是對國家的責任與牽掛。
李大釗的《法俄革命比較觀》,他滿懷信心的說:“試看將來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魯迅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發現了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都是人吃人,并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胡適發表了提倡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學改良芻議》,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時的領袖。在這個社會動蕩不安,國家內憂外患的時代,革命者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訴諸“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愛國已經成為每個人心中最小公倍數。
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題記
看完老師布置的12集《覺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筆來,想在此寫寫自己對這部影視劇的評價。覺醒年代是由于和偉,張桐,張晚意等一批沒有流量的老戲骨主演的,作為慶祝中國GCD成立100周年優秀電視劇展播,沒有營銷,沒有熱搜,沒有詞條,就是這么低調的,過了十多天,沒有說教,沒有無聊,沒有為了獻禮而拍攝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陳述那段歷史,那段崢嶸歲月,講述她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
查找《覺醒年代》相關背景資料時,網頁上各種聲音眾說紛紜,有說其演的不好,有說不符合歷史的,這些都僅是表層的。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僅看一眼就這般評議它未免也太過跟風了吧,經典就是經典,毋庸置疑,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們全國上上下下的人都細細揣摩的影片。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講述的是從袁世凱竊取***果實到中國紅船***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胡適,蔡公,魯迅等人成為這期間中國人思想之啟蒙,他們共同經營著新青年雜志社,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他們是光,照耀著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會終于覺醒了。
看劇的過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細節所打動,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講話,“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一群日本留學生中斬釘截鐵的他似乎象征著中國的意志。還有一幕尤為感人,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謀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襤褸的他和弟弟卻要看人眼色,飽受折磨,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著兩三大袋糧食沒站穩,倒了下來,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鮮紅的血印折射出當時社會之腐敗,處處充滿酸臭味的吃人社會,平民老百姓過得連牲畜也不如,延年和喬年啃著發了霉的干窩窩頭,身為哥哥的延年盡管生在黑暗中,卻一心向陽,碗中的一只小螞蟻也要將它放歸自然,這要是放現在,螞蟻早被人們碾死了。
劇中無聲勝有聲的細節片段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但從這些英雄的***先驅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它們愛才愛國,不畏懼犧牲,心系***,他們是***的先驅,是中國14億人共同的偶像。
這部劇中涉及眾多,***社會底層的婚姻,友情等眾多領域來自那個封建時期的韻味,只有細細揣摩才能悟出來,那時似乎每個人不論底層人士還是學術人士,都會有一場無奈的婚姻。
伴隨著GCD的成立,影片即將落幕,我想說的是,影片會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歷史永遠都不會落幕。
中國之覺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犧牲,是信念的堅守。
謹以此片獻給那些***先驅者們,歷史永存,國家騰飛,都源于你們的堅守。
《覺醒年代》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
在劇頭,我們了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空前慘烈的第二年,趁德國在歐洲戰場分身乏術,日本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在此前后,自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等被迫流亡海外,資產階級革命派無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進行到底,中國依然沒能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地步,軍閥混亂、倒行逆施、民眾蒙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
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群有志之士奮起抗戰。陳獨秀同志認為中國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著手摸索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便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一個個字,說出來時是那么有理有據,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直指人心!我相信這些話一定是肺腑之言!
陳獨秀,李大釗等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有探索,他們的革命精神與斗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遞了愛國愛黨、艱苦奮斗的正能量。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