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05-16 來源:高考試題集粹 點擊:
2020高考語文試卷2020年語文浙江高考試卷「含參考答案、…
2021-07-07
2020-02-21
2020-02-20
2020-02-19
2020-02-19
【www.paraplegia-hr.com--高考試題集粹】
本篇文章為大家整理了高一語文上冊《吶喊》自序知識點及練習題,文章中包括《吶喊》自序作者簡介、創作背景、字音練習、字形練習、課后練習題,下面就一起來學習吧。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姓周,名樹人,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曾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創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曾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遏斞溉肥撬艚o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吶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18年的《狂人日記》,迄于1922年的《社戲》。作品的選材,“多采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保斞? 《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而當時的魯迅認為最須急切地療救的,正如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態”的靈魂。因此,《〈吶喊〉自序》是魯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我們要理解魯迅憂憤深廣的思想和簡括鮮明的藝術風格,都應該從這篇序文入手。
奚落(xī)幼稚(zhì)茁壯(zhuó)邀集(yāo)無聊(liáo)憤懣(mèn)慷慨(kǎi)縊死(yì)不憚(dàn)不恤(xù)
看客(kàn) 反省(xǐng) 皮夾(jiā) 抹殺(mǒ) 模樣(mú) 慰藉(jiè) 懸揣(chuǎi)
看守(kān) 省份(shěng) 夾襖(jiá) 抹墻(mò) 模式(mó) 狼藉(jí) 懷揣(chuāi)
聊:無聊 縊:縊死 僥:僥幸 揣:懸揣 憚:不憚
耽:耽擱 溢:漫溢 饒:富饒 湍:湍急 殫:殫精竭慮
聒:聒噪 隘:關隘 撓:阻撓 惴:惴惴不安 撣:撣子
忘記•忘卻
忘記:對象不限于以往的,還可以是將要做事情或某種道理。帶賓語和不帶賓語的用法都常見,也常用于口語中。忘卻:語義較“忘記”重。有時帶有消極的感情色彩。多用于書面語中。
①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忘記了連續工作的疲勞。
②將近半個世紀前出版的這本詩集,現在對我來說,是一個已經被忘卻了又被重新回想起來的紀念。
曾經•已經
曾經:同為副詞。事情發生的時間是在以前。曾經指事情在過去或從前的一段時間發生過,不僅結束了,而且離現在有相當長的一段間隔(現在可能有新的情況)。它多跟“過”搭配。已經:指事情在此以前的時間發生了,但是不一定結束,離現在也不一定有一段間隔。它多半跟“了”搭配。
①其實不然,許多名人都很自卑,至少是曾經很自卑,或很長時間都在自卑的泥潭中掙扎。
②巧合的是,泰山隊已經進行的3個中超聯賽的客場比賽,都是緊隨亞冠聯賽之后。
一.根據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所述個人經歷,按順序填入相應的地名。
1.______待疾 2._______求學 3.______學醫
4.______從文 5._______抄碑 6.______寫作
二.文章開頭說到“夢”,后來也有幾處說到“夢”,“夢”是理解全文的關鍵,完成下列練習。
1.抄出有夢的語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幾句中“夢”各有什么含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卻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這句話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章在敘述下面的事情后,有一段議論,請在文章中議論語句的下面畫上橫線,并解釋這些議論的意義。
1.父親病故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殺中國人的時事畫片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寫起了小說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找出下面加黑的字釋義有錯誤的一組。
A.質(典當、抵押)鋪 賞鑒(鑒別)
困頓(疲勞) 侮(輕慢)蔑
B.要著(方法) 久違(不見面)
不名(占有)一錢 贊和(聲音相應)
C.反?。z查自己) 苦楚(痛苦)
憤懣(煩悶) 懸(憑空設想)揣
D.折(折斷)服 喝采(夸獎的歡呼聲)
疾(疾?。┛?盛舉 (動作行為)
答案 [ ]
五.注釋下列加黑的詞:
1.在侮蔑( )里接了錢
2.有時講義( )的一段落已完
3.我感到未嘗經驗( )的無聊
4.有無端( )的悲哀
5.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 )死的悲哀
6.客中( )少有人來
六.文章中有不少生動貼切、寓意深遠的比喻,說明下列比喻的含義。
1.鐵屋子——
2.熟睡的人們——
3.置身于毫無邊際的荒原——
七.魯迅為第一本小說集定《吶喊》,正確的含義應是[ ]項。
A.為自己棄醫從文,走上提倡新文藝而奔走吶喊。
B.為抒發自己內心的悲哀與寂寞,而發出不平的呼喊。
C.為喚醒麻木的沉睡的人們,為革命前驅助威而發出呼喊。
D.為打破文壇的沉寂,也為“聽將令”而發出豪邁的呼喊。
八.下面一段對話的正確的含義是[ ]。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F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p>
A.驚醒熟睡的幾個人,就能進而喚醒廣大民眾,就有搗毀這十分頑固黑暗的社會的希望。
B.揭示了魯迅當時的苦悶情緒,反映了他在探求救國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理。
C.魯迅認為頑固黑暗的社會很難摧毀的,不愿使清醒的幾個人經受臨終時的痛苦。
D.魯迅為從睡中而入死滅從而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的人們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