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0-12-17 來源:資料共享 點擊:
2021-10-20
2021-10-20
2021-10-20
2021-10-20
2021-10-20
【www.paraplegia-hr.com--資料共享】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天涯招考網精心為大家整理了我縣糧食生產現狀調研報告與對策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xx縣是全國第三、全省第一人口大縣,也是糧食生產大縣,糧食供給的自我平衡對全省、甚至全國確保實現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了解我縣糧食生產情況,促進糧食安全,藉著省科技顧問團蒞仁調研的契機,在全縣60個鄉鎮對糧食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
一、 糧食生產現狀
(一) 糧食產量增長緩慢。雖然我縣糧食產量穩中有升,但上升速度放緩,2019年糧食產量為77.3萬噸,2019年糧食產量為80.57萬噸,只增加了4.2%。
(二) 糧食消費逐年增長。2019年糧食消費為50.16萬噸, 2019年糧食消費為52.92萬噸,增加了5.5%,上升幅度大于糧食產量的增長幅度。
(三) 糧食儲備不斷減少。隨著糧食購銷體制的全面放開,國有糧食企業逐漸改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糧食庫存顯著減少。國有糧食庫存2019年、2019年分別為40519噸、20594噸,2019年國有糧食庫比2019年國有糧食庫下降49%。非國有企業糧食庫存2019年、2019年分別為9688噸、5202噸,2019年非國有企業糧食庫存比2019年非國有企業糧食庫存下降46%。
二、 影響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近年來,我縣農業基礎設施取得了長足進展,農業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所提高。但我縣仍存在耕地質量不高且持續下降,水資源高度短缺,水資源的利用率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的耕作層薄,土壤貧瘠,特別是山區、低山區耕地,屬典型的低產田土;
現有的耕地中,高產田僅占25%,中產田占45%,低產田占30%;
土壤有機質嚴重缺乏。二是水利設施差,水資源利用率低。全縣保灌面積88.1萬畝,占耕地的73.5%,但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年久失修帶病運行,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僅30-40%。三是水田排灌設施不完善,旱耕地附近缺少水源,蓄水工程差,造成產出低下且極不穩定。
(二)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
1、近年來糧食價格雖有所上浮,但農資價格也相應上漲,種糧投入增加,糧食增產不增收,種糧效益低。據調查:
2019年小麥、玉米、稻谷均價分別為1.7元/公斤、1.94元/公斤、1.8元/公斤,比2019年上幅0.2元/公斤、0.34元/公斤、0.2元/公斤。農資價格跟隨上幅,玉米、水稻種子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碳銨、尿素、過磷酸鈣、農膜的零售均價分別為0.65元/公斤、2.1元/公斤、0.68元/公斤、14元/公斤,比2019年分別上幅0.2元/公斤、0.3元/公斤、0.28元/公斤、2元/公斤,增幅較大。據統計,農戶戶均種糧投入2019年為996元,2019年戶均種糧投入1106元,戶均種糧投入增加了200元。
2、人均占有耕地少。我縣人口多,耕地資源緊缺。全縣人均耕地面積僅0.85畝,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9%,戶均耕地面積只有3.38畝(只相當于美國的1/864,日本的1/21),而且土塊分散,難于形成規模效益。
3、農戶種糧技能較差,難以實現增產增收。主要表現在:一是病蟲防治上用藥不對路、用藥量和時間不當。如水稻發生病害農戶用打蟲類的藥劑,發生蟲害又用打病藥劑;
水稻螟蟲發生造成苦心團,才開始用藥防治,時間不當。二是種植水平低,如玉米追肥(特別是攻苞肥施用時間和方法不對),偏施氮肥造成生長過旺,更有甚者認為鉀肥是氮肥等等。三是管理粗放,只種不管或管理不善。
(三)耕地面積大量減少
從數量上看,全縣耕地面積由1980年的 149.34萬畝,下降到2019年的119.87萬畝,減少了29.47萬畝;
其中2000年至2019年耕地面積減少了13.01萬畝。耕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調整種植結構,主動有意識地減少糧食面積;
二是國家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
三是城市建設、鄉村集體占地,造成耕地面積逐年減少。
2003年后糧食種植面積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但不容忽視的是農村土地撂荒嚴重,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常年性撂荒。農村全家外出務工,土地無人耕種;
部分地方轉接農戶只接手自然條件好、產出高的耕地,耕地條件差、低產田土就無人接手。二是季節性撂荒突出。我縣素有“十年九旱”之稱,冬干、春旱、夏旱連伏旱。一旦出現旱情,特別是小春播種時節,農戶則將小春作物放棄不種;
大春旱地夏旱嚴重時,山頂土、瘠薄土、低產土一旦受旱,農戶不愿再增加投入進行補種或改種,以致撂荒。
(四)農村勞動力缺乏且素質差
近年來,隨著全國經濟形勢的飛躍發展,農村大量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轉入城市務工,這就使農村勞動力缺乏且素質低。據調查,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占48.9%、小學占42.1%、文盲半文盲占10.1%;
外出務工人口占總人口的35.8%,占勞動力的43.3%。因此,農村土地的耕種主要靠老人和婦女,他們的科學種田意識差、素質低、意識保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原始的、傳統的耕作和飼養方法占主導地位,嚴重阻礙先進實用新技術的推廣運用,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下。
(五)農村土地流轉不暢
目前的情況看,農村土地流轉十分差:一是多數是以“親緣”或“地緣”為主要形式,農戶間以口頭承諾達成協議,接手農戶不向耕地承包戶交納任何費用,沒有履行任何手續,無明確的可操作的法規約束,土地種不種、種好種壞由農戶決定,沒有起到流轉的目的。二是農村土地轉租時,承租方只愿種植中上等土,下等土無人接手而造成撂荒。三是專合組織對業主大戶扶持不夠,發展緩慢,難以推進土地向有耕作積極性、種植技能高的農戶集中。
三、 增加糧食產量的對策
(一) 進一步增加糧食播面。加大力度制止撂荒,鼓勵復耕,推廣連片承包模式,扶持種糧大戶進行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糧食播種面積。
(二) 進一步加強科技推廣。目前,在農村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指導農民科學種田的是鄉鎮農技推廣部門。因此,穩定和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確保鄉鎮農技站有編制、人不散、有經費保障,確保農技推廣隊伍專心從事農技推廣工作,防止出現“網破、線斷、人散”的局面。
(三) 進一步加大農業執法力度。加強農資市場的監管,采取圍繞重點季節、重點市場、重點品種,嚴厲打擊只收假冒偽劣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農資市場的質量安全水平。
(四) 進一步保護基本農田。正確處理好保護耕地和發展城鎮的關系,切實搞好城鄉統籌,不能因發展破壞基本農田。
寒假是指冬季1-2月份期間的假期。在中國,學校通常將每個學年分為上、下兩個學期。上學期從秋季九月份開始,到次年農歷臘月初十左右,
2021-10-20 11:46:07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
2021-10-20 11:36:12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斗指戌;太陽黃經為210°;于每年公歷10月23—24日交節。進入霜降節氣后
2021-10-20 11:29:23
萬圣節又叫諸圣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圣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里,常常把萬圣節前夜
2021-10-20 11:23:28